2022年预制菜市场竞争积极性高涨,未来有望呈现新格局
随着“宅经济”与“懒人经济”的逐渐盛行,预制菜行业已于2022年的最后一个季度火热开局。在今年的天猫双十一预售榜单中,速食自热火锅、速食米饭等预制菜单品最高付定指数均达9.9;同时,京东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71%。显然,今年是预制菜火热的一年,并持续力发于C端市场。然而,预制菜市场竞争积极性高涨,如何真正创造消费价值打动C端消费者,已成为今年预制菜市场中相互竞争的关键点。
换思路、开新局,家电企业入局预制菜
今年9月,格力、格兰仕先后宣布将布局预制菜赛道。预制菜因为烹饪简单、方便快捷等特点满足更多不愿做饭、外卖或堂食的用户饮食需求,两家企业正是看重这一需求,选择另辟蹊径、纵深发展。格力就充分发挥了其在冷链设备上的优势,从冷链物流入手,以生产制造设备、冷链物流设备等角度,成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,介入预制菜产业,格力利用其在冷链领域中的丰厚技术优势,解决并提升了预制菜产业在冷链运输技术上的问题。
而格兰仕则选择放大其在微波炉设备上的优势,“做深做专”,首创全球首台预制菜微波炉。以地域性差异化菜单为特色,聚焦预制菜的烹饪程序。目前,格兰仕已推出了包括鲍汁扣鱼腐、金汤花胶鸡、顺德拆鱼羹在内的多道特色顺德菜,立足顺德的意味明显。
川味竞争,中餐文化助力预制菜实质性新发展
据自成都市经信局的2021年数据显示,成都有规模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71户,开发预制菜品500余种,产业规模110亿元,而截止到目前成都有超过200家食品企业已经布局或正在布局预制菜市场;四川省预制菜产业联盟理事长金翔宇认为,四川具有发展预制菜的原料优势、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。四川拥有充足的畜禽肉、蔬菜、特色调味品,后者更占据全国半数市场。
有业内人士估算,预制菜有望在2050年成为万亿级市场,而以“川味”驰名的四川,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壮大,据四川省经信厅的数据,四川预制菜生产企业近700家,2021年实现产值约700亿元,有望在2025年达到1000亿元左右。显然,川味以中餐文化向预制菜渗透,无疑是助力预制菜产业文化的实质性发展。
酸菜鱼成爆单之品,产值冲击200亿元
调研数据显示,聚会成为酸菜鱼预制菜的主要食用场景,超六成预制菜消费者为庆祝节假日首选食用酸菜鱼;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成为酸菜鱼预制菜销售的新兴渠道,叮叮懒人菜等头部品牌加大力度布局短视频平台收益明显。
酸菜鱼预制菜作为预制菜爆品之一,市场规模呈增长趋势。艾媒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酸菜鱼预制菜市场规模达67.1亿元,预计2025年将增到204.7亿元。
2023年预制菜有望呈现新格局
基于预制菜前景的广阔以及消费需求的增长,不少预制菜企业对未来的发展都抱有不错的信心,都曾喊出“万店”目标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目前预制菜线下门店的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还有待验证,当下以OEM工厂生产为主,自己做品牌,但不自建工厂的预制菜玩家,在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都会面临两大难题:一方面所有产品都是经过第三方原材料采购、制作,再由外包的冷链,运输到C端,企业本身并没有真正把控某一环节,这必然会增加中间环节的损耗,复杂的外包供应链也会增加品控风险。另一方面是向上游供应链争取议价权,高昂的采购、运输、储存损耗成本最终转嫁给C端消费者。
当然,也有部分业内人士对预制菜的万店目标持乐观态度。不论如何,预制菜行业将呈现的格局越来越清晰,值得众玩家的关注与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