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茶咖”赛道风靡,团餐行业持谨慎态度
“内卷”是新茶饮行业的常态,而“茶咖”热度只增不减,已形成茶咖专门赛道席卷全国。比如成都的加饮Plus In,招牌产品“成都鸳鸯拿铁”选用成都特色的茉莉花茶为茶底,单店最高日销300杯+,已累计卖出了20万杯。再比如瑞幸咖啡推出的“偷偷想你茉莉鸳鸯”“碧螺知春拿铁”,浓浓的茶香香中,沁透着咖啡香气,被不少消费者称为“被低估的爆品”,直接定位“新中式咖啡&茶”。
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《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》显示,我国新茶饮市场规模2017年至2021年的复合增长率一直超过20%,高速增长之下,新品牌与新门店不断涌现,新茶饮市场已经处于成熟期上半场。而快餐、火锅、米线等餐饮连锁店为延长营业时间,增加品类提高客单价与复购率,也不断扩充茶饮与咖啡赛道,寻求“第二曲线”。而茶咖在团餐行业的表现依旧式微,对茶咖赛道持谨慎态度。
团餐的市场覆盖广且复杂,很难真正切分客户去推动茶饮或咖啡。以茶为例,大多数供应商已经着重向客户推荐现制茶饮的工艺流程及场景。因此,对于团餐来讲,就需要很多的资源要投入,很多的环节要完善。毕竟在实际操作中,现制茶饮市场的行业标准化、机械化做得非常差,且涉及的原材料更多,储存、物流运输等条件也相对苛刻。同时,现制茶饮的制作工序也相对较为繁琐,且更加依赖人工操作,无论是出杯速度、供应链管理,还是人员培训等,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。
团餐企业开发茶咖,难度还在于场景的切入。除了高校食堂,大部分企业食堂没有在食堂喝下午茶的地方。喝下午茶的消费者,一般是点外卖或饮品、咖啡店消费。办公室下午茶的场景,已经被很多社会独立茶饮品牌挖掘。但团餐企业可将目标转向为公司团体下午茶的需求,用上门茶歇的业务方式与企业的行政部门建立联系,甚至可以拓展到酒店会议,通过与主办方沟通,挖掘对方在活动中对水饮的需求。但要注意全面考虑定位、场景、专业度,还牵扯到食安管控,获客等多重问题。团餐与茶饮、咖啡品牌竞争,开发成本较高,难度较大,应以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谨慎入局。